栏目分类
新闻动态
发布日期:2025-10-09 02:10 点击次数:147
我族子孙,于书法一道,前辈不吝高论,译解之作原当共享,不该藏私,或者为求蝇利画地为牢。我不挂原创,只愿欲分发者私信一告即可,顿感高义!
附何绍基所跋之古帖超精复制品之商品链接于后,或有已失,即以近者尚存古迹替代之,买王得羊,想子贞丈亦当颔首。内有全图,以助理解原文。如有购置,君获书者秘爱,吾得家人稻梁之需,在此诚谢!
大成即日
图片
9
跋周允臣藏关中城武庙堂碑拓本
覃溪论书,以永兴接山阴正传,此说非也。永兴书欹侧取势,宋以后楷法之失,实作俑于永兴。试以智师《千文》与《庙堂碑》对看,格局笔法,一端严,一逋隽,消息所判,明眼人自当辨之。因其气味不恶,又为文皇当日所特赏,遂得名重后世。若论正法眼藏,岂惟不能并轨欧、颜,即褚、薛亦尚胜之。余虽久持此论,而自覃溪、春湖两先生表彰《庙堂》,致学者翕然从之,皆成荣咨道之癖,余不能夺也。
图片
译解:
翁方纲在论述书法时,认为虞世南接续了二王法脉的正统,这个说法是错误的。虞世南的书法以欹侧取势,宋朝以后楷书的失误,实际上虞世南就是始作俑者。试着将智师的《真草千字文》和《孔子庙堂碑》对比来看,格局和笔法,前者严谨,后者逋隽,其中的差别,明眼人自然能够辨别。因为其气味不坏,又受到李世民当时特加赞赏,从而名重当时、影响后世。但如果说到正统的书法秘诀,虞世南不仅不能与欧阳询、颜真卿并驾齐驱,就连褚遂良、薛稷也比它强。我虽然长期以来都持有这个观点,但是自从翁方纲、春湖两位先生推崇《庙堂碑》后,学书们纷纷跟随,都成了自夸自炫的癖好,我无法改变这一点。
图片
何绍基(1799-1873)与翁方纲(1733-1818)是中国清朝时期的两位著名学者,他们在学术上有着深厚的友谊。何绍基是湖南道州人,翁方纲是江苏苏州人,两人在学术上各有所长,共同推动了清代学术的发展。
何绍基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他的研究领域包括经学、史学、文学、金石学等。他的学术成就得到了翁方纲的高度赞誉。翁方纲是清代著名的金石学家、书法家和诗人,他的学术成就和艺术造诣在当时享有盛誉。何绍基对翁方纲的学术成果非常敬仰,两人在学术上互相切磋,共同提高。
图片
何绍基与翁方纲的友谊始于何绍基在琉璃厂书摊购得翁方纲手书诗稿。何绍基将这些诗稿视为珍宝,与好友黄钊一同欣赏。此后,两人在学术上保持密切联系,互相交流学术见解,共同研究金石学、书法等领域。
翁方纲去世后,何绍基对他的学术成就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何绍基还积极参与整理和传承翁方纲的学术遗产,使得翁方纲的学术成果得以流传后世。
总之,何绍基与翁方纲的学术友谊是清代学术史上一段佳话。两人在学术上的互相尊重、切磋和传承,为后世学者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也为清代学术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图片
翁方纲,字忠叙,号覃溪,晚号苏斋,生于1733年,卒于1818年,是清朝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和金石学家。他出生于大兴(今属北京),汉族人。翁方纲是清代肌理说诗论的倡始人,对书法、文学和金石学等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
翁方纲的书法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的书法风格独特,运笔流畅,结构严谨,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文学方面,翁方纲的诗词作品具有很高的成就,他的诗词作品以豪放、奔放著称,展现了他的个性和才华。在金石学领域,翁方纲对古代碑刻、铭文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学术成果。
翁方纲一生勤奋好学,涉猎广泛,成就卓著。他的学术成就和艺术贡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清代一位杰出的文人。
图片
10
跋道因碑拓本
是帖拓不甚旧,而装饰精致,珍如古物。每想宋时拓帖,至今日皆宝侪彝鼎,而汴、杭书律不复有唐贤规矩,东坡、山谷亦自用其才,不遵轨辙。当时毡腊皆宋拓也,视如尘土,此事遂渊源欲绝。若得知珍重如是本者,何至宋、元来楷法竟不可问津乎?余学书四十余年,溯源篆分,楷法则由北朝求篆分入真楷之绪,知唐人八法以出篆分者为正轨。守山阴裴几者,止能作小字,不能为大字。率更模《兰亭》,特因上命,以已意仿前式,手眼中谓有右军,吾不信也。兰亭善承家法,又沉浸隶古,厚劲坚凝,遂成本家极笔。后来惟鲁公、北海各能出奇,可与是鼎足,而有唐书势于是尽矣。大孙能习是帖,余旧得宋拓有梦楼跋者,后复得一本胜此,最后得此本,亦胜近拓,而装覃之佳如此,珍之珍之!
图片
译解:
这个拓本并不很旧,但装饰精美,珍贵如古物。每当想起宋代的拓本,至今都被视为宝物,与商周的彝鼎相媲美。然而,宋人书法已经失去了唐人的法度,苏东坡、黄庭坚也凭借自己的才华,不遵循传统的道路。当时的拓本都是宋代的,却被视为尘土,所以各拓本的渊源流转过程几乎没有记录。如果能像今天的人们一样珍视宋拓本,那么从宋代、元代以来的楷书又怎么会没法看呢?
图片
我学习书法四十多年,学习从篆书隶书溯源,学楷书是从北朝寻求篆书隶书的线索进入楷书的意蕴,了解到唐人的书法以篆隶法则为正轨。严守王羲之法度的人,只能写小字,不能写大字。欧阳询摹写《兰亭序》,只是因为皇帝的命令,以自己的想法模仿前人的风格,要说他的手中眼中有右军(王羲之),我是没法相信的。他的定武兰亭序善于继承家法,又沉浸在隶书的古朴中,厚重、刚劲、坚实,最终成为了他自己极致的书法。后来,只有鲁公(颜真卿)和北海(李邕)各自能出奇制胜,可以与欧阳询鼎足而立,唐代书法的大势到此也就完结了。大孙能够学习这个帖子,我以前得到过一本有王文治跋的《道因法师碑》宋拓本,后来又得到了一个胜过这个的本子,最后又得到了这个本子,也胜过了近期拓本,而装裱得如此精美,真是珍贵啊!
图片
11
跋张星伯藏道因碑宋拓本
二十年前,见《房彦谦碑》分书笔势与《道因》楷法相同,疑即都尉所书,而误传为率更者,彼时尚未见碑阴有率更衔名书款也。然鄙意以为率更分书横逸峭劲,非韩、蔡所能到,以其法为真、行,殊无庸借径山阴。乃所传《虞恭公》、《化度》诸碑,俱不能出山阴贵矩。由太宗重二王,尤秘《兰亭》茧纸,至令诸臣模写。渤海特出之姿,亦不能归其轨。由善妈幼孤,克承家法,乃能以率更分书意度力量并其形貌,运入真书, 卓自立,以传于后,岂非墨林中一巨孝哉!
图片
译解:
二十年前,我看到《房彦谦碑》的隶书笔势与《道因》的楷法相同,怀疑是欧阳通所书误传为欧阳询所作,那时我还没有看到碑阴有率更的官名和落款。然而,我认为率更的隶书横逸峭劲,不是韩择木、蔡邕所能到达的,以他的笔法写楷书、行书,也无需借助王羲之笔法。所传下来的《虞恭公碑》、《化度寺碑》等,都无法没有表现出二王书法的规则。由于唐太宗重视二王,尤其珍视《兰亭序》茧纸真迹,以至于让群臣都来摹写。欧阳询那么特立独行的风姿,也无法回归自己的轨道。
图片
欧阳通由善良慈爱的母亲引导继承家法,才能够将欧阳询的隶书笔法猜测模拟其力量和笔意,运用到楷书中,卓然自立,流传后世,这难道不是墨林中的一位伟大的孝子吗!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们将《虞世南孔子庙堂碑陕西本》、《欧阳通道因法师碑宋拓本》精确复制,作为极其重要的“法帖3.0”藏本以飨书友!请注意,“法帖3.0”出品是原汁原味、无限接近原件超精复制品,不是网上通行的严重调色的低精度图片形态!
欲购专业级《虞世南孔子庙堂碑陕西本》、《欧阳通道因法师碑宋拓本》超清复制件的书友,可点击下面商品卡,品鉴与激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Powered by 五龙捕鱼的走势看法视频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